内容摘要:艺术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。因此,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。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,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,运用联想思维、发散思维、收敛思维、逆向思维等方法,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。
关键词: 创造性思维 艺术人才 培养 联想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逆向思维
众所周知,艺术设计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。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。心理学研究表明:“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。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。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,创造性解决问题。”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。同时,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。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,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,运用恰当的方法,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。
一、联想思维法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
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、相似或相对的特点,进行由此及彼、由近及远、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。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,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,使其由旧见新,由已知推未知,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、预见和推测。
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。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:
1.有接近才能联想: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,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;
2.有相似才能联想: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,大脑能很快做出反映,回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;
3.有对比才能联想: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。
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:“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,没有印象和记忆,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但很明显,联想和想象,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。”在艺术的创作的过程中,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、升华、扩展和创造,而不是简单的再现。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,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。
想象力是艺术人才创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。想象力也是评价艺术工作者素质及能力的要素之一。想象力说白了无非是在事物之间搭上关系,就是寻求、发现、评价、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。更进一步地讲,想象力就是如何以有关的、可信的、品调高的方式,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。如艺术设计创意常用的“詹姆斯式思维”方法,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在根本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找到相似之处。具有詹姆斯式思维能力的人,有着敏锐深邃的洞察力,能在混杂的表面事物中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,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,然后进行逻辑联系,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。
联想与想象思维方法的训练,较常采用综摄类比法。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、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•J•戈登首创的一种从已知推向未知的一种创造技法。综摄法有两个基本原则,即异质同化——运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,提出新设想;同质异化——运用新方法“处理”熟悉的知识,从而提出新的设想。
这种训练,先由教师分析问题,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由一名学生主持。
第一阶段,基本思路:提出问题—→分析问题—→解决问题的试行方案—→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;
第二阶段,解决问题设想:类比的设想——类比的选择——类比的研究(此阶段采取戈凳提出综摄法的四种类比方法即自身类比、直接类比、象征类比和理想类比);
第三阶段,得出结论。
再者,根据思维中的想象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,再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大量的有关想象的训练。例如,由“速度”这个概念,人们头脑中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、奔驰的列车、自由下落的重物等,随之还会产生“战争”、“爆炸”、“闪光”、“粉碎”等一系列联想。再如,由叶产生形的联想,如手、花、小鸟和山脉等;由叶的质感产生意的联想,如轻柔、飘逸、旋转、甜美、润泽和生命等。
另外,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。当一个人在欣赏他所喜爱的作品时,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氛和环境,从中产生特定的联想。如从唐代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的优美诗句中,我们可以联想到波涛翻涌的江水,一望无际的大海,清冷宁静的月夜,如梦如歌的乐曲和处于这种情景之下人的内心境界。
二、发散思维法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
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,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,沿着不同方向,顺应各个角度,提出各种设想,寻找各种途径,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。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: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。他指出:“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,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。”
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,发散思维的培养应围绕四种技能进行。
1.流畅性: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和设想的数量。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,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,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,探索较多的可能性;
2.灵活性:是指多方向、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。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;
3.独创性:是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。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,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;
4.精致性:是指对学生事物描述的细致、准确程度的培养。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有意识、有步骤地扩大思路,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,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。
在训练方法上,可引导学生大量欣赏经典作品。如罗马一出版商为售出滞销的书,想尽办法托人给总统看,但总统工作很忙,无暇顾及。再三请求提意见,总统随便说了句“此书甚好”。该出版商马上推出广告词:“现有总统评价很高的书出售。”结果积压的书一售而空。另一出版商见状,也用此法,总统被利用了一回,这次说了句:“此书很糟。”相应出台的广告词为:“兹有总统批评甚烈的书出售。”结果书也很火爆。又一出版商马上也送了一套书给总统,总统这次决心不加理睬,于是,第三个广告词表述为:“现有连总统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。”他的书销路居然也很好。
美国心理学家S•阿瑞提说:“发散思维如果不与逻辑思维过程相匹配,就甚至可能使我们得精神病。”许多大学生思维活跃、敏捷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独特性。可是,他们的思想往往脱离实际,理论背离实践的倾向有时还比较严重,从直接的意义上说,这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。因为其不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鉴别、筛选、联结和组合,这样就可能只获得“消极的思维独创性”。因此,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,如“头脑风暴法”训练。
“头脑风暴法”是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A•F•奥斯本于1938年首创的。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,其基本原则是,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,通过暂缓作出评价,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,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。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:
1.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(暂缓评价);
2.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;
3.鼓励各种想法,多多益善,追求数量;
4.追求与众不同的、关系不密切的、甚至离题的想法。
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,防止冷场,教师将启发性问题排列成表,在讨论中使用。
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,相互启迪,激发灵感,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,形成综合创新思路。为了发扬该法优点,克服局限性,德国形态分析法专家霍利格改进发明了默写式的635法,日本创造学家高桥诚提出卡式集中设想的CBS法等均属于头脑风暴法的改进类型。研究表明,通过“头脑风暴法”的训练,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,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所提高。
三、收敛思维法—培养思维的整合性
收敛思维,也称聚合思维或集束思维,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。在收敛思维过程中,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,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,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。因此,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。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,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,即以目标为核心,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。
我们的学生——也包括我们——自幼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,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理解,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。但是无形中,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全然失掉了对“整体”的连属感。格式塔心理学认为,学习知识首先要从整个关系模式中认识事物。在传统教学方法中,教师在讲授时,总是采用分析的方法,一章一节地相继进行。而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,打破了知识信息体系整体性,弱化了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,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收敛思维方法的训练。
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,常见的有抽象与概括、分析与综合、比较与类比、归纳与演绎、定性与定量等。在专业课教学中,针对学生特点,可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。
1.抽象与概括的训练
“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。”毛泽东的这十六个字,说明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的一般步骤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,找出相关知识的内在规律,加以抽象和概括,这样学生知识就学得活,问题解决得透,记忆深刻,掌握牢固,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2.归纳与演绎的训练
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,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。演绎法又叫演绎推理,是从一般到特殊。在认识过程中,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联系、相互补充的。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一般先讲原理,然后再讲实例。这种演绎式教学方法虽有利于求同思维的培养,但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。而归纳法教学有利于收敛性思维的培养。因此,从“特殊—→一般”的归纳式教学法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,有助于弥补专业课逻辑推理不足的缺陷,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。
3.比较与类比、分析与综合的训练
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。法国遗传学家F•雅各布说:“创造就是重新组合。”比较、类比和分析是一种联动性思维。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,启发人们的智慧,提出独特性的方法。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、类比和分析综合,遵循:“发散—→收敛—→再发散—→再收敛”和“感性认识—→理性认识—→具体实践”的认知过程,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。
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:“知识,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,才是真正的知识。”我在专业课的教学中,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,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。同时,学生的其它素质,如情感、兴趣、意志等等,亦得到相应的提高。 |